質疑1:空氣源熱泵原來也是用電來工作的,既然用電,直接用電采暖不就好了嗎?干嘛還要多花那么多錢?
答:這樣說吧,雖然都要用電,但本質還是不一樣的。電采暖是直接用電來工作,利用效率很低,3分煤才能出1分熱,電熱轉換效率不足40%,這就意味著,約60%的能源在電熱轉換中被白白浪費。
而空氣源熱泵是用電能來輸送從空氣中吸收的熱量,工作效率要高得多,最高采暖能效可以達到4.0,而且清潔無污染。也正是如此,目前最火的煤改電都是以煤改空氣源熱泵為主,比例占到80%以上。
質疑2:空氣源熱泵也是用電帶動的,電廠發電也是燒煤,憑什不讓燒煤鍋爐,一定要推空氣源熱泵采暖?
答:現階段我國70%的電力仍通過煤電產生,所以說電廠也燒煤基本是沒錯的。但電廠燒煤和農戶散煤取暖,有個很大區別,就是利用率不同。
農戶燒散煤取暖,熱能利用率可能不到10%,而電廠鍋爐發電的效率一般在50%,甚至更高。另外,在運輸成本上,煤炭從礦區運到電廠,和運到千家萬戶的成本也是不一樣的。
質疑3:超低溫空氣源熱泵就是廠家為了宣傳而杜撰出來的,其實在北方根本不能用!
答:“超低溫機”確實是一個營銷詞匯,是從“低溫機”這個概念延伸來的,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來界定“超低溫”這個概念。但說空氣源熱泵在北方不能用則是錯的。
我們先來說低溫空氣源熱泵為什么能在更低環溫下正常運行——就是相應地解決了普通空氣源熱泵遇到的幾個問題:由于蒸發溫度低、吸氣流量少、壓縮比大、排氣溫度高導致的制熱量不足、COP低及運行不穩定。
針對這些問題,低溫空氣源熱泵在產品的設計結構上進行了優化,比如說渦旋盤型線會設計的更大一些,增加壓縮比。另外就是采用噴氣增焓技術,在蒸發溫度特別低的時候,通過外界冷媒引入進來,擴大與環境溫度的換熱溫差,提升制熱量。
這樣一來,由于有更低蒸發溫度工作范圍,并且在低蒸發溫度時還保持著較高的制熱量,所以低溫熱泵在溫度較低的北方地區也能夠穩定、可靠運行,COP也比較高。
質疑4:空氣源熱泵到了0℃以下,制熱性能就很差了,很費電,還不如用電采暖呢!
答:空氣源熱泵的工作效率跟環境溫度有很大關系,這是空氣源熱泵的工作原理決定的。但是,室外環境溫度低到一定值時,空氣源熱泵制熱效率才開始明顯下降,而且不同類型的產品,這個值還不一樣。
普通的空氣源熱泵采暖機組一般在環境溫度低于0℃時,制熱性能衰減就比較明顯了,溫度再低點甚至不能制熱;但超低溫機組通過運用噴氣增焓技術,可以在-25℃的低溫環境下正常制熱,且能效值還比較高。
質疑5:不要誤導消費者了,空氣源熱泵的最高出水溫度不到50℃,遇到低溫天氣就更低了,只能帶地暖,無法帶暖氣片,在北方發展不可行的!
答:空氣源熱泵采暖機組的出水溫度跟冷媒還有相關技術有很大關系。一般采用R22冷媒出水溫度可以達到55℃,而用R410a冷媒可以達到60℃,如果是用CO2冷媒的話,溫度可以達到90℃以上。但CO2冷媒用于采暖的不多,因為要不了那么高的水溫,而且投資成本比較高,綜合性價比比較低。
另外就是采用雙級壓縮還有復疊技術,也可以提高出水溫度。在一些老式的鑄鐵暖氣片項目中,對水溫要求比較高,有的達到了70℃甚至更高,這時候普通的低溫空氣源熱泵很難滿足要求,只能用采用了雙級壓縮或者復疊技術的低溫熱泵機組才行。
所以說,說空氣源熱泵不能帶暖氣片采暖的說法是不對的。要知道北京煤改電已經改造的幾十萬戶中,很多都是帶的暖氣片,現在很多新型的暖氣片對水溫的要求根本沒那么高,50℃甚至更低的水溫就能夠滿足采暖要求。